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8集课程复讲 |
华红霞学长 |
|
一、学习提纲 1、学习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是学什么; 2、公务人员如何立足职场; 3、夫妇之间相处的方法; 4、兄弟之间要有信义; 5、朋友之间的信义。
二、学习报告 1、学习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是学什么。 学圣贤教诲最重要的要学什么,是要学圣贤人的存心、圣贤人的用心。圣贤人他的存心是把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时时放在心上,不敢忘怀,时时提得起来去与人相交。而当他时时都把德行提起,他的坏习惯自然而然慢慢就不见了、就消退了。所以我们熟读、学习《弟子规》,也是时时以圣贤人的心行来自我观照、自我提醒,相信宽为限,紧用功,功夫到,滞塞就通。而当一个人真正用圣贤的存心跟行为去做事,他每一天一定会有法喜充满。
2、公务人员如何立足职场。 有些人说,现在在单位要跟领导,但到底要跟哪一个,却无从选择。其实我们要把努力、把用心跟着我们自己的本分,跟着人民的需要。同时,也由于我们都能尽本分、都替人民服务,我们的的能力也会日渐提升。而当我们有真正的能力,好的主管一上任,你不去求机会,机会自然而然到你的身边来。所以人生假如能够道法自然,你就能够水到渠成,你也不会活在患得患失之中。
3、夫妇之间相处的方法。 一是夫妇之间要言而有信。假如夫妇之间言而无信,那可能就互相猜忌,互相讲话当中都有攻击、都有揶揄,而每天还要朝夕相处,关系就很危险,所以也是要言而有信。现在夫妻之间都有各自的秘密,都有私房钱。当我们都有秘密,都有私房钱,都不让对方知道我们的情况。当我们用这一分虚妄的心、不真诚的心,对方也能感觉,而且自己每天还要提心吊胆,怕被对方知道。这样的情况,钱虽然留住了,可能身体却搞坏了。所以治家应该抱持着一个态度,治家没有秘密,坦坦荡荡,这样最好。 二是夫妻之间要彼此感谢对方的恩德。感谢对方陪我们一路走完这个大半的人生。作为男士一定要时时记住,因为有太太,才传宗接、家族才得以延续。光是这个恩德就报不了。当夫妻之间常常都想着对方的付出,对方的恩德,哪有可能会处不好?当夫妻都相处得好,那你每天的日子和乐融融。 三是夫妻之间应有的道义。汉光武帝他有一个臣子叫宋弘,为人非常清廉,做事很负责任。汉光武帝新寡的姐姐湖阳公主看上了他,当汉光武帝试探他的意思时,宋弘马上就跟皇帝说了两句话,“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”。 而他这样的气节,不光感动了皇帝,也影响了满朝文武,甚至于还影响了往后一千多年的读书人,这种浩然正气屹立在天地之间。 四是夫妇相处过程中不要太精明。什么事你都要管到底,让别人在你面前都觉得很没能力,到最后你就累得半死,然后做得要死,还被人家嫌得要死。所以一个人的精明要内敛,不要精明去压迫到别人,所以这也是要中庸之道。 4、兄弟之间要有信义 一是兄弟之间要言而有信。假如兄弟言而无信,可能家庭气氛就会出状况,甚至于会发生冲突都说不定。而兄友弟恭,作为长者要做出来给下一代看,所谓“身教者从,言教者讼”。真正自己做到了,你的孩子很自然而然看得欢喜就照做。但是没有去做,只是在言语、在说教,可能孩子听久了,他会不以为然,到最后还会跟你发生口角。讼! 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中:“居家戒争讼”。一个家庭、一个家族非常忌讳诉讼,亲人相告。我们说人情国法,人情也要兼顾。一方面失了人情就失和,失和了,家庭就不可能兴旺。所以居家戒争讼。当家庭里面为了财产互相控告,这个钱保证留不住。另一方面,当兄弟之间都发生冲突,已经给下一代做了很不好的示范,所以这个家族已经败象已露。所以 “居家戒争讼,讼则终凶”。 我们古代有很多兄友弟恭的故事,对兄弟姐妹都抱持着情义、道义。所以我们为人兄、为人姐也应该起而效法。其实当人常常会计较得失,比方说我多照顾弟弟,我是不是自己又缺少。当人常常计较东计较西,人生就不踏实、不痛快。然而当我们因为帮助兄弟姐妹而舍掉了钱,却赢得了家庭的和乐。俗话又说“家和万事兴”,既然都万事兴了,还怕以后没钱吗?所以人生要尽义务,人生要看得远,不可以处处计较。
5、朋友之间的信义。 在中国古代,有很多关于朋友之间信的故事,让人感动不已。如蔡老师讲的张劭和范式的故事、朱晖不忘嘱托的故事等等。而朋友不光是要言而有信,还要尽到朋友的信义跟义务。 朋友之间还有一些什么义务: (1)互相劝谏。现在的社会相当复杂,人只有一双眼睛,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虑到。所以父母、儿女很需要,上司、下属也很需要,太太、兄弟、朋友的提醒才会对更多的道理有所明白。所谓“善相劝,德皆建;过不规,道两亏”。假如朋友有过失,我们没有去劝,这样就没有尽到朋友的职责。而我们自己一来要能接受别人的劝谏,二来也要懂得如何规劝亲友。 (2)关怀。在教育孩子过程中,你不可以说:你的朋友跟亲人才要关怀,其它的不用。因为,当孩子对陌生人很冷漠,他也很难对亲人念恩;而当他能对一切人都有关怀之心,那离他最亲的父母、兄弟,哪有可能不照顾的道理!比方,我们常常提醒孩子,见到行动比较不方便的人更应该恭敬、坐公交车的时候,主动让座于老弱妇孺等等,从一点点细微之处长养孩子仁慈之心、长养孩子关怀他人的心。 而且关怀朋友,不只要关怀他而已,还要爱屋及乌。当你敬其父,你尊敬他的父亲,他就高兴、很温暖。当你关心他孩子的教育,他也会很感动。 (3)互相赞叹。在人生的旅途当中,常常会情绪起伏,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朋友的支持、朋友的安慰。“道人善,即是善;人知之,愈思勉”。又有一句话说“文人相轻”,为什么文人相轻?长了傲慢,甚至于因为有嫉妒心。同时,我们读圣贤书要对治一个自己的杀手,就是嫉妒之心。而且这个嫉妒的心发出来,不只自己受害,不只对方受影响,更大的问题是会让社会的人受影响。比方说,这一个读书人很有德行、很多的人都跟他学习,结果你现在又嫉妒他,甚至于用言词毁谤他,造成这一大群人对他失去信心,这个罪过可就结大。所以一个人假如处处嫉妒别人,他一定会愈来脑筋愈不灵活。因为他障碍别人学习圣教,学习智慧的机会。所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那假如障碍别人法布施就会得愚痴的结果。所以我们要扩宽心量去欣赏别人,去力行“道人善,即是善;人知之,愈思勉;见人善,即思齐;纵去远,以渐跻”。当朋友跟朋友之间,都可以互相随喜、互相赞叹。 (4)不言家丑。因为朋友对我们信任,会把一些家庭比较隐私的事跟我们讨论。所以这些话语我们要特别谨慎,不可以讲出去。当别人推心置腹,我们更应该谨慎小心自己的言语,不能辜负了别人对我的期许。当然,夫妇之间也如此,对先生也是要隐恶扬善,假如有一天他发现,我做得又不是很好,我太太都在外面赞叹我、肯定我,他一定会觉得我应该更努力这就很重要,所以要不言家丑。 (5)通财之义。 这个“财”不单指钱财、物品,我们还可以把它延伸出来是内财跟外财:内财指的是劳力、经验、智慧,外财才是钞票、才是物品。那因为人生难免起伏,所以当朋友确确实实有很紧急的状况,我们要救人危急,赶快有能力的时候帮助他。“惠不在大”,恩惠不在大小;“在乎当厄”,在那个危急当中,你能够送给他这样的关怀帮助,他会非常感动。
2012年9月17日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